6月29日下午,我院联合社会与人类学院于福建台湾海峡海洋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漳江口实验场(以下简漳江口站)开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新质生产力”主题学习交流会。厦门大学基层党建工作联络员林金枝,社会与人类学院党委书记王晓丽、院长胡荣,我院党委书记王晟等出席。交流会由社会与人类学院党委副书记、行政教工党支部书记陈夷主持。
王晟对社会与人类学院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随后他介绍了漳江口站的建设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划,并对台站在开展社会服务方面的不足进行分析。他希望未来能够和社会与人类学院加强交流,深化合作,提高台站解决好保护生态和经济利益间矛盾的能力,不断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发展。
与会师生共同观看学习视频《厦门生态文明实践:从山顶到海洋绘就美丽画卷》,领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厦门实践带来的鹭岛蝶变。
我院高级工程师、红树林党支部副书记张雅棉作《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漳江口红树林生态修复》专题讲座。她阐述了新利体育在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生态修复和管理科学研究领域所做出的贡献,回顾了红树林保护和修复策略的历史变革和丰硕成果,并聚焦在漳江口红树林生态修复的具体措施,尤其针对“退塘还湿”工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在座谈环节,双方围绕漳江口红树林生态修复中的人地矛盾、社区共管问题,以及学科交叉合作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展开了热烈的交流讨论。
社会与人类学院人口研究所所长龚文娟教授就“退塘还湿”工程中养殖户的生计问题和大家展开探讨。社会与人类学院社会工作系主任童敏教授十分关注生态修复带来的人地矛盾,强调这是社会学科擅长研究并解决的问题。社会与人类学院社会学系主任黄晓星教授针对生态恢复中的社区共管问题,表达和我院进一步开展合作研究的强烈兴趣。
王晟表示,多个学科相交汇,能够产生新的学科生长点,在交流中相互融合和促进。学科交叉融合能有效打破壁垒,是原始创新和重大技术突破的源泉,也将从学术源头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蓄势赋能。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的研究不能脱离人,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与人的需求息息相关。通过与社会与人类学院的交流和合作,能够进一步发挥学院在科学研究、技术体系建设等多方面的优势,更好地解决实际的社会问题。
王晓丽谈到,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一些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已经呈现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新的学科分支和新增长点不断涌现,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势不可挡。她希望通过联学共建活动,加深师生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解,以环境生态学的视角启发社会学研究思路,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助力培养更多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同时,她希望推动社会与人类学院与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利体育开展深入的多方合作,校地携手,积极探索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汇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林金枝作总结发言。他指出,这次联学共建活动既是一次给我们红树林知识的科普,长见识,别开生面,又是一次生态学与社会学学科领域交叉联学的新尝试,很有意义。学科交叉不仅关乎学科建设,还涉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业转化等多个方面,希望两个学院以联学共建为契机,发挥各自优势,凝心聚力、协同育人,实现双向奔赴、合作共赢。
座谈交流结束后,厦门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国家监委驻厦门大学监察专员全海来到台站考察,张雅棉带领大家参观漳江口站和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并进行现场教学。
本次学习交流会进一步加深了两院师生的相互了解,碰撞出了跨学科合作的思维火花。未来,学院党委与基层党支部将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业务,继续开展丰富多样的联学活动,全面推动党建和事业目标同向、部署同步、工作同力。
文 | 刘彦婕、张林
图 | 刘彦婕、王安胜
责任编辑 | 张璐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