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学院共有在校学生877人,其中本科生419名,硕士、博士生研究生458名(含海外留学生19名)。

        本科专业:环境科学、生态学、环境生态工程

        硕士专业:环境科学、生态学、环境工程、环境管理、海洋事务

        博士专业:环境科学、生态学、环境工程、环境管理、海洋事务

        博士后:环境科学、生态学、环境工程、环境管理、海洋事务

       一、坚持“宽口径、厚基础、多样化”的人才培养

       学院自2012年开始设立本科生国际化班,每年从新生中遴选30名左右的优秀本科生进入“国际化班”,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培养国际化人才,加强国际化教育。学院为国际化班学生配备高级职称导师因材施教,并提供全额或部分资金资助其到国(境)外高校交流学习。

       学院于2014年和2018年分别与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联合共建 “城市环境与健康菁英班”和“环境与生态菁英班”。每年从大一本科生中遴选各约30名学生进入“菁英班”。“菁英班”学生实行双导师培养、暑期科研实习等制度,充分利用校所双方优势资源,提升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在本科学习期间,除按规定享受厦门大学奖(助)学金外,在城环所/华南植物园学习、实习期间,另设“菁英班学生奖(助)学金”或助理科研补贴,用于奖励“菁英班”学生。

       2015年开始,学院与省内外环境、生态、海洋等领域相关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联合共建“卓越班”,旨在培养具有专业技术背景的政府部门、企事业管理人才和应用型技术人才。通过派遣学生进驻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实习与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管理素质和业务水平。

       二、“环境、生态与未来地球”大学生夏令营

      为展示我院办学水平和学科优势,扩大环境和生态学科影响,促进学生交流和人才培养,推进世界一流学科的建设步伐,从2013年起我院已连续成功举办七届大学生夏令营,2014-2016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厦门大学优秀大学生夏令营工作先进单位”并获表彰。截止2021年,共有一百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大学生营员被录取为我院研究生,我院研究生生源质量得到进一步优化。

      三、实践教学基地

      2012年 1月,学院分别与福建君子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牙梳山自然保护区、 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签订了教学与科研合作协议;2015年 10月,学院与福建马洋溪生态旅游区管理委员会签订了教学与科研合作协议。2017年6月,学院与福建土楼龙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共建“实践教育基地”战略合作协议。

      2012年 3月,学院与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共建“漳江口湿地生态系统野外科研与教学基地”;2012 年 11 月,基地获批厦门大学“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2 月,获批福建省“大学生校外理科实践教育基地”;2013年获批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018年12月获批漳江口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福建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019年8月,“台湾海峡海洋生态系统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获批认定,实现了部级野外站零的突破。

      四、实验教学中心与公共仪器平台管理中心

      中心统一管理和辅助本科实验教学,共有仪器设备约1440台,价值1235万元,拥有2618m2的实验室。本中心已拥有海洋与环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9年,第二单位);2015年获批福建省生态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7年获批厦门大学环境生态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9年获批厦门大学校区 “多维度”生态实习基地创新实践平台。在实践教学方面,我院除了开设多种实训课程供该专业的学生选修外,还拥有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省滨海湿地保护与生态恢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漳江口红树林理科实践教育基地、翔安校区环境水质监测开放实验室、多个国家、省级自然保护区、和长汀水土流失治理项目平台等可供学生实践(实习)的基地和平台。

      公共仪器管理中心始建于2013年,由985工程项目经费建设而成。中心以新利体育、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省海陆界面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为依托,以推动仪器资源共享、提高仪器使用率为宗旨,为科研与教学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中心现有工程技术人员7名,其中高级职称1名,中级职称6名。截止2021年,中心现有各类仪器设备100台/套,设备总价值2078万元。仪器类型涵盖基础仪器、基因蛋白组学分析、水分析、气体分析及土壤植被分析五类。中心仪器设备实行开放共享、预约使用的管理模式,登陆学院网站进入“仪器预约系统”可进行预约使用。

    (数据截至2021年4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