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下午,随着2019级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产实习期末总结会的落幕,本次生产实习圆满结束。环境科学专业生产实习课程基于厦门大学环境学科特色,设计了从流域到海洋、从科学到管理的实习实训框架,旨在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环境科学、环境管理理论与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本次实习依托福建省漳州水文环境生态教学科研实践基地,让同学们开展了野外调查、实验室检测、编制环境规划报告的专题研究。同时,为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环境行政机构的管理过程,熟悉环境监测、评价、规划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应用,实习安排学生前往福建省九龙江北溪水资源调配中心、漳州市平和县河长办,基层的农业农村局和生态环境局,以及学院的台湾海峡野外科学研究观测站等单位进行专题调研。本次实习共历时33天,包括外业和内业两个单元。参与实习的有2019级环境科学专业共31名同学,与陈能汪、陈荣、谢敏伟、谭巧国、李少斌、方秦华、李权龙、刘国坤、吴水平、芦敏和陈倩11名教师参与指导。
外业之平和一行
小学期的第二周,同学们前往漳州市平和县进行外业工作。沿途前往福建省九龙江北溪水资源调配中心进行调研,参观了江东自动监测站和北溪水闸调度中心。通过专家介绍、座谈及观看纪录片的形式,同学门了解到北溪引水工程(“北引”工程)的建设历史以及服务区域,工程的供水量占到厦门市自来水系统原水的80%以上,从根本上解决了厦门城乡人民生活、工农业生产等用水需求,是厦门城市的生命线。
参观完“北引”工程后,同学们来到漳州市平和县小溪镇厝丘村的平和琯溪蜜柚示范观光园进行参观,在村支书的介绍下了解当地蜜柚种植的基本情况和产业发展现状,还对时任省委副书记习近平同志在平和小溪厝丘村亲植蜜柚林的红色教育基地进行考察。之后前往高寨村的柚达拉宫生态果园示范基地进行参观,使同学们了解高寨村借助旅游业和农业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并让大家对如何平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有了更多的思考。
之后的几天,同学们在平和县枫埔溪小流域开展调研活动。根据不同的分工,同学们分别前往农村、河边及政府部门进行实地走访调研,通过入户调查、沿河踏勘和部门访谈等形式了解枫埔溪流域的水生态环境现状、环境管理机制、居民区污染源、居民环境意识和支付意愿等,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农业产业发展、农村建设等也有了更深入的体会。
在平和县外业的最后一天,各小组前往对应的采样站点开展水样采集工作,记录采样点周边环境基本情况,并完成pH、电导率、溶解氧等现场指标的测定。采集到的水样将带回学校实验室,并在后续开展各项指标的监测分析工作。
外业之东山云霄一行
外业实习第二站在学院的台湾海峡野外科学研究观测站开展,内容包括东山岛潮间带底栖生物多样性调查,海滩垃圾调查和参观漳江口红树林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东山岛期间,同学们完成了东山岛潮间带底栖生物采样、海滩垃圾调查等工作。通过此次实践,同学们学习潮间带底栖生物的采样方法,了解潮间带常见动物的特征和结构,锻炼观察和分析岩石岸、滩涂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能力,并对海滩垃圾的数量、种类进行统计和分析,对海滩垃圾污染问题有了更多的认识。
结束东山岛的调研后,同学们前往福建台湾海峡海洋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漳江口站)进行参观,了解该基地的建设情况、使用功能以及依托基地开展的科学研究。之后在漳江口红树林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的介绍引导下,同学们观看了红树林保护区的宣传片,认识到红树植物对于滨海湿地的重要作用,并走入保护区内部了解了不同种类红树植物的特征,对红树林生态系统有了更生动的认识。
内业活动同样丰富
从实验室准备采样设备,制定野外调研方案,到外业返程后分析水质样品和生物样品,再到编制环境规划专题研究报告,准备答辩PPT,都是在同学们分工协作下展开的。虽然最开始合作时大家都稍显生疏,但在一次次小组会议的讨论、磨合后,同学们将一个复杂的任务不断细化成多个子任务,并且逐个击破,最终都交出了较为完整的实习成果。7月19日下午,各小组将整个学期的实习成果以答辩的形式呈现。老师与同学们均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四个小组汇报结束后,各位老师针对同学们的汇报内容以及实习中的表现进行点评,认为大家的汇报思路清晰,内容详实,充分肯定了同学们在实习过程中的整体表现,祝贺同学们取得了丰硕的实习成果,也对同学们的案例研究方案提出了改进建议。
本次生产实习涵盖野外踏勘、入户调查、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研究等多方面内容,依托实践基地深入农村一线开展野外调查,通过实地调研了解环境问题,并在后续开展实验与专题研究,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生态文明思想,使学生明确未来学习和职业发展方向,培育学生投身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精神。
文、图 | 高天楚、谢敏伟
责任编辑 | 谢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