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下午,我院以青年学者为主角的特色学术交流活动——青蓝论坛第六期,在学院咖啡厅举行。本期论坛,由吴浩副教授为大家带来题为“氨基酸氮稳定同位素对海洋贝类营养级动态和环境氮背景的指示与重建”的学术报告,论坛吸引了数十名青年教师、研究生参加。
论坛由我院陈宇新副教授主持,他介绍了主讲人吴浩的基本情况和研究方向,以及稳定同位素研究方法。
吴浩的主要研究领域是稳定同位素生态学,研究方向聚焦滨海湿地氮循环过程解析以及古海洋生态系统食物网的重建与评估、生物体氨基酸碳氮稳定同位素的分析技术、稳定同位素分馏效应对动植物产品的鉴别和指示机制。
报告首先从研究主体——北大西洋双壳贝类 (Arctica islandica)的特性展开介绍, 它是关键的食物网物种,环境敏感、寿命长,可以提供长期的环境记录并且具有明显的生长线,易于确定年代,是进行氮同位素研究的良好对象。
传统食物网营养级的计算方法利用TDF(Trophic discrimination factor)进行计算,不准确且应用范围受限;而基于氨基酸氮同位素比值的营养级计算方法可以清晰并高精度地刻画不同食物链营养级,且不受氮背景的波动影响。在此基础下,通过于对贝壳中氨基酸氮稳定同位素前处理过程和分析方法的优化,进行营养级重建和环境指示,高分辨刻画了贝壳不同层的15种氨基酸氮稳定同位素比值变化趋势。随后,对稳定同位素的应用进行展望,如古海洋环境变化的指示和重建、滨海湿地食物网评估与重建、食品科学中动植物产品的来源追溯以及与刑事侦察结合。
报告最后,吴浩介绍了学院稳定同位素实验室建设方案,号召参会老师及同学积极沟通实验需求,以满足学院对稳定同位素分析的基本需求,在此基础上开展新型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研发以及生态学的特色领域研究拓展,提高新技术研发能力。
报告结束后,大家围绕主题展开了自由的研讨,内容包括海洋水及沉积物的前处理方法与成本、稳定同位素实验的学习方法、微生物污染溯源以及学院稳定同位素实验室建设的相关设想。
文、图| 王颖
责任编辑|陈韬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