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8-30日,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藻类学分会第九届会员大会暨第十八次讨论会在厦门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藻类学分会主办,厦门大学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及福建省海陆界面生态系统重点实验室承办;新利体育、海洋与地球学院及生命科学学院协办。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赵进东院士、厦门大学焦念志院士、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常务副秘书长任建明、藻类学分会第八届理事长宋立荣研究员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共迎来了全国130多家单位及境外4所高校,约700名从事藻类学领域研究的专家学者及研究生参加,规模空前。在本次会议上,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藻类学分会完成理事会换届,并开展了藻类学研究领域高水平的学术交流。
11月28日上午大会开幕,藻类学分会的宋立荣理事长首先为大会致开幕词,他代表会议主办方对各位领导和参会代表表示欢迎与感谢,并提到:因为藻类学会的创始人之一、我国著名海洋生物学家曾呈奎先生是毕业于厦大,此次会议由厦门大学承办有着特别的意义。在谈到此次会议的主旨时说到,藻类学会走过了36年,进入了快速稳定的发展时期,但在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大格局下,学会的发展也要寻找新的着眼点,布局未来。
之后,厦门大学赖虹凯副书记致欢迎辞,赖副书记介绍了我校开展藻类学研究的历史及进展,提到:厦门大学的藻类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始于20世纪30年代,在海洋硅藻系统分类和生态学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雄厚的实力;近20年来,厦门大学的藻类学研究继续发扬光大,拥有一批从事海洋藻类学研究的杰出团队,在海洋微藻系统分类、生态、生理、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等学科方向取得显著成绩。
接下来,藻类学分会秘书长牛建峰向全体参会代表作第八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学会会员完成了第九届理事会的选举。这之后,由赵进东院士做的题为“蓝藻多细胞的形成机理研究”的大会报告,正式拉开了本次会议学术讨论的序幕。
此次会议共收到论文摘要并口头报告424份,海报226份。会议交流形式分为大会报告、分组报告、专题研讨及海报展示4种形式。会议安排大会报告9项,分别在28日和30日上午举行,其中特邀报告2项,分别为厦门大学焦念志院士做的题为“为什么光能自养原绿球藻在无光深海大量存在”和悉尼大学陈敏教授做的题为“Novel chlorophylls and new directions in photosynthesis research”的报告。
大会设立了“藻类多样性与系统进化” 、“藻类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藻类生态与环境及变化”、“藻类生物技术和能源藻类”及“大型藻类生物学与资源应用”五个专题,28日下午开始,会议进入各专题分会场研讨阶段。除了以上5个专题外,会议还通过前期公开征集,设立了3个“藻类前沿热点领域”专题研讨,分别是:“藻类组学”、“大型海藻栽培生态系统关键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近海环境修复及微囊藻生长”和“蓝藻竞争优势性的生物机制探讨”。为时一天半的分会场研讨中,共有来自61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150位科学工作者做口头报告,其中56个报告来自研究生。
在分会场外,会议安排了专门的海报交流区,并将28日下午4-6点定为海报集中交流时间。这阶段之后直至会议结束,海报区均供自由参观交流,在各个分会场热烈讨论的同时,海报区也不乏驻足观看或与海报作者交流的参会代表,整个会场到处可感受到浓浓的学术氛围。
会议中除了延续往届传统评选“中国藻类学研究优秀论文奖”外,还设立了专门面向研究生的“优秀海报奖”。经过评审小组的初审与复审,最终从37篇候选论文中评出优秀论文奖13项;从83份候选海报中评出优秀海报奖9项。在29日上午的闭幕式上,学会邀请参加会议的赵进东院士和焦念志院士为所有获奖者颁发荣誉证书。
11月29日中午,在藻类学分会新一届理事长逄少军研究员的宣布下,会议圆满落幕。此次会议是凝聚全国藻类学研究领域专家学者的一次盛会,本次学术交流,是对已有成果的检阅,更为寻找藻类科学技术新的增长点,推动我国藻类科学研究再上台阶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