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下午,学院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领导班子成员和各党支部师生围绕会议公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开展学习研讨。
会上,党委书记王晟作“改革与发展——1978年以来历届中共三中全会”主题党课,带领与会师生全面回顾并深入解读了理解三中全会的主要任务和历史作用。他指出,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体规划和系统部署,擘画了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是中国共产党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推进强国建设的又一份纲领性文件,必将为我国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发展方向、提供重要遵循。全会明确将聚焦建设美丽中国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重要方面,对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出重大部署,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我院应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者和推动者。加强生态文明领域的科学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项目合作和产学研用合作,推动生态文明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同时,会议明确提出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这就要求我们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要紧紧围绕强国建设需求,勇担战略使命,加快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服务自主创新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能力,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随后,与会师生展开热烈讨论。
党委副书记刘莉颖表示,通过学习会议公报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深刻感受到二十届三中全会在总结以往发展经验的基础上,聚焦进入新时代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思路、方略和措施,并针对近年来积累的问题提出了全面解决方案。主要体现在通过制度现代化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部署各领域各方面的改革三个方面。同时,会议为高等教育深层次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必将激发高校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我们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精心组织理论学习,深入开展集中宣讲,迅速兴起学习热潮,确保全会精神在学院得到深入贯彻和全面落实。党员领导干部、师生党支部支委要先学一步、学深一层,不断提高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将全会精神融入各项工作中去,为学院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思想舆论保证和良好精神文化条件。
党委委员、副院长马剑教授说,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这让我感受颇深,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既要做全会精神的践行者,又要做全会精神的传播者。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汇点,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近年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下我们正在不断完善国家实验室的体制改革,以期进一步发挥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策源地与人才培养主阵地的功能作用,加快形成科学智能驱动下的科研新范式,聚力推动科研成果转化落地。
党委委员、工会主席陈荣副教授分享到,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能够深刻感受到贯穿始终的“坚持人民至上”的原则,从人民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充分彰显了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这次全会提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彻的“六个坚持”重大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正是其中重要一条。必须深刻认识到,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坚持人民至上谋划和推进改革,以实绩实效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检验改革,我们党一定能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
漳江口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福建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党支部书记朱旭东副教授谈到,通过学习《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我真切感受到党和国家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信心与决心。《决定》在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论述中,也特别强调了“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健全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制度”,这让我想到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作出的重要指示“深化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作为漳江口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福建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党支部书记,我的科研工作主要依托厦门大学国家野外站开展,涉及到生态系统碳汇监测与评估等方面的数字技术应用,希望通过党建与科研双融双促,切实践行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理念。
2023级硕士生刘家琨说,全会公报中强调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与我的专业追求高度契合。我的研究聚焦于海岸带先锋物种——白骨壤的耐盐机理,旨在通过科学手段培育出既适应性强又具备显著生态效益的防护树种,为海岸带生态系统的安全稳定贡献专业力量。这一研究方向不仅契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也是我个人专业追求的具体实践。同时,我所在的党支部正积极推进一项意义深远的科普项目——“环芙蓉湖科普廊道”建设。该项目通过设计符合青年学生审美偏好的科普展牌,并组建由青年学生组成的生态讲解团队,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述动植物生态故事,旨在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人心,有效增强公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为构建生态校园、美丽校园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环湖生态科普的深化,不仅是对现有生态资源的有效利用,更是对生态文明理念的广泛传播。通过科普活动,我们期望能够激发更多师生及社会公众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与尊重,形成共同参与、共同守护绿水青山的良好氛围,从而助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愿景。
2023级海洋事务专业硕士生吴心怡认为,全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七个聚焦中提到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的系统部署中提到要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为一名海洋事务专业的研究生,研究如何在不破坏沿海生态系统的情况下加速经济发展,可以为同时达成全会提出的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目标,从环境曲线第一阶段迈入第二阶段贡献力量。我们青年学子要坚持在思想与行动上向党组织靠拢,要秉承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积极学习前沿专业知识,主动在青年中传播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最新成果,力求为党的创新理论传播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2022级生态学专业博士生董事表示,作为一名环境生态学院生态学专业的学生,对全会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理念深感认同。这一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不仅为我的研究课题指明了方向,也让我更加明确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和应对生态风险的复杂性。全会提出的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体制机制,为我的研究方向提供了实际的行动指南。我的研究工作聚焦于水鸟的功能多样性,旨在通过揭示人类活动对水鸟功能多样性的影响机制,提升我们对生态变化敏感性物种保护策略的认识,并预测其潜在的生态风险。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未来环境变化对水鸟群落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并为生态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管理提供定量化的决策支持。我坚信,通过深入学习和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我能将这些理念更深刻地融入我的学习和研究中,我将努力探索保护水鸟功能多样性的方法与策略,通过实际行动,不断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厦大环生人的青春智慧和力量。
文、图 | 张璐婧
责任编辑 | 张璐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