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下午,新利体育2020年师德师风讲堂在金泉楼B103报告厅举行。此次讲堂以对话的形式,邀请生命科学学院吴乔教授,新利体育袁东星教授、于鑫教授、张彦隆副教授一起围绕“如何构建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这一主题,展开对话和交流。活动形式新颖、妙趣横生,有思考、有对话、有共鸣、有欢乐,现场气氛活跃,在场师生深受感染。
图1:活动现场
厦门大学校长助理、翔安校区管委会主任陈光,党委教师工作部副部长伍伟平,人事处副处长陈洪敏,院党委书记张明智,副院长史大林,副书记毛通双及学院师生代表100多人共同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由党委副书记李静主持。
一段《心有大我 至诚报国——追忆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视频后,活动正式开始。我院团委宣传中心拍摄的“环生快问”视频提出了“什么样的老师是好老师?”“好老师的标准有哪些?”“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呢?”等问题,引发了在座师生的深思。
图2:嘉宾对话
讲堂设置“简答题”“论述题”“选答题”三个环节。吴乔作为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成员,首批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的党支部书记,在简答题环节分享了该团队在人才培养和关爱学生方面的好做法好经验。关于自己与学生的相处之道,她坦言是“严字当头、以德为先、尊重学生”。在她看来,和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包含两个层次,亦师——就是要在学习、科研及思想道德品质上对学生严格要求;亦友——就是与学生日常相处时要保持融洽的关系。作为厦门大学首届“最受欢迎女教师”、厦门大学教学名师、福建省教学名师,袁东星认为一名好老师应该具备“正直、博学、可亲”三个特点,“正直方能传道,博学才可授业,解惑必要可亲”。同时她还跟大家分享了学生赠送礼物的背后的温馨师生故事。于鑫认为一名好老师不仅要业务好,更要会讲会教,拥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秉承“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并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年轻老师的张彦隆深刻认识到做一位合格的大学老师并不容易:在学识上,“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则要有一桶水”;在传道授业解惑之外,还要给学生带来一些正面影响,即可称之为好老师。
图3:嘉宾发言
在“论述题”环节,四位老师结合各自的理解深入阐述“如何构建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袁东星认为,亦师亦友关系的构建要素是:平等交流、共同成长。老师在与学生的共同学习、讨论、探究中接受新事物新思想,一起平等对话交流,消弭师生间的距离。吴乔表示,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老师们要主动出击,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爱好,创造与学生交流的机会,“做足功课,才能跟上时代”。于鑫指出他与学生的相处之道是,不忘育人初心,常怀包容之心,永葆年轻之心,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与学生共同成长。张彦隆分享了自己与研究生相处的小窍门是定期邀请学生共进午餐,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交流,拉近距离。他认为师生之间是相互合作、相互成就的,教学相长,育人育己。
图4:学生合唱
“选答题”环节则设置了“你比我猜”游戏,“猜”的内容是与师德师风相关的词语。师生们踊跃参与,现场气氛达到高潮,掌声、笑声充满了会场。一曲学生小合唱《你笑起来真好看》之后,活动落下帷幕。
图5:陈光讲话
最后,陈光发表讲话。他充分肯定了学院举办本次活动的意义,认为这次活动为老师们提供了互相交流、分享经验的平台,引领老师们深入思考教育现代化的深意以及如何构建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生动活泼,内涵丰富。他强调,教师肩负着推进建设教育强国的重任,必须以培养新时代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着眼点,牢固践行“四有”好老师标准,不断将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他同时希望学院进一步加强育人文化建设,全面构建起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推动学院迈向一流。
文/ 吴晓倩 张璐婧 吴佳佳 图/庄华
附:原音回放
吴 乔:
在跟学生交流讨论的时候,他们经常会笑谈‘姜还是老的辣’,实际上他们不知道我在背后做了好多的功课。所以我觉得如果我们把这‘功课’做足了,那么我们可以跟学生更好地交流。
袁东星:
这个世界变化得很快,像万花筒一样,你会发现自己原来的知识现在用不上,所以你要和学生一起学习,共同成长。
于 鑫: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希望别人怎么教我的孩子,我就怎么教别人的孩子。
张彦隆:
我们经常说名师出高徒,其实高徒也可以出名师,因为教育本身实际上就是一个育人育己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