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校党委书记张彦率队前往漳州市云霄县,视察漳江口湿地生态系统野外科研基地(以下简称“科研基地”)和漳江口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福建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观测研究站”)建设工作。厦门大学校长助理张建霖,科技处处长谭忠、资产与后勤事务管理处处长苏清伟、校办副主任宋友良、教务处副处长谢火木、研究生院副主任罗雄彪、基建处副处长张晓云、以及新利体育副院长曹文志、王新红等陪同前往。
张彦首先听取了科研基地和观测研究站的建设工作情况汇报,从建设背景、定位与目标、现有工作基础和条件、目前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等方面做了细致了解,并重点对科研基地综合楼二次装修经费、联合东山海洋福建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申报国家级站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汇报结束后,张彦一行前往福建省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地视察科研基地和观测研究站的建设情况。漳州市云霄县党委书记王金狮、福建省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董勇贵等陪同视察。在科研基地施工现场,张彦详细了解了科研基地的设计理念、规划布局、建设进度计划和工作安排,并指出,在云霄县的大力支持下,希望承建单位能保质保量完成科研基地的建设任务,争取在明年校庆前竣工,向校庆献礼。同时,也希望科研基地建成投入使用后,能发挥特色成为云霄当地的一景,带动当地发展。在位于红树林区的观测研究站现场,张彦实地考察了观测研究站的现状、功能定位和仪器设施配套等情况。考察结束后,张彦指出,漳江口科研基地和观测研究站是学校“双一流”平台建设和生态学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希望科研基地和观测研究站能借鉴国际国内其它同类科研平台的建设和运行管理经验,完善功能定位,提升服务科研、人才培养、公众教育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能力,将“双一流”建设工作做到更优。此外,漳江口观测研究站要积极联合东山海洋福建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申报国家级台站,形成联动的观测研究体系,为相关科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撑、服务国家和地方建设。
附:漳江口湿地生态系统野外科研基地、漳江口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福建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介
漳江口湿地生态系统野外科研基地于2016年获教育部立项支持启动建设,科研基地总用地面积1.2万m2,总建筑面积9280m2,总投资估算约5383万。科研基地建有综合楼1栋,其按照绿色建筑设计标准设计,规划有科研用房、住宿用房、报告厅、讨论室以及食堂等,集科学、教育、社会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该科研基地已于2019年3月开工建设,预计2020年上半年完成工程建设,科研基地建成后将为湿地生态系统科学研究、多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特色国际化合作交流和社会服务提供强大的硬件设施支撑。
漳江口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福建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于2018年12月获批福建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其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正式建立于2008年8月,致力于红树林等典型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机制、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等研究,配备有国际上先进的、能够实时监测红树林生态系统碳水通量的涡度协方差观测系统等,林内外微气象观测系统、潮汐观测平台,并设置永久样地、凋落物收集框和表层沉积监测系统等配套设施,满足亚热带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和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滨海湿地碳水通量研究等需求。
科研基地与观测研究站将形成有效联合,致力于打造覆盖湿地-河口-港湾生态系统群的野外连续观测体系、开放共享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科学研究平台、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基地和公众教育基地,以及有特色的国际合作基地。